Chan Buddhism

Scholar Gong Pengcheng (龚鹏程) on new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 Chan-Buddhism

Posted on

近日四處講論,殊覺游轡無歸,意亦倦之。講記蕪雜,難以整理,尤為煩惱。今且附錄一篇以就教於師友。其餘游上饒、過鉛山、在寧波開國學院、赴濟南辦國際古琴研討會等,另詳微博微信等,不復贅及。

禅宗史新研

龚鹏程

時間:2015年4月10日   地點:江西宜春寶峰寺寶峰講壇

来源:新浪博客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各位大德、各位菩萨:

我只是想稍微介绍一下目前禅宗史研究的进展。而且,这也不是整个学术界的情況,只是我自己的一些研究。

各位都知道,禅宗大量的祖庭和早期传播都在江西、湖南,因此我们很少关注西北地区的佛教,所以我今天特別想从西北佛教谈起。这是个比较特别的角度,各位不见得熟悉。

一、

新疆、中亚、西亚一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9世纪到15世纪),广泛流通的文字是回鹘文。回鹘就是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维吾尔民族,他们当时的回鹘帝国,跟唐朝、宋朝的关系都非常密切。“安史之乱”時,中原混乱,在维系唐朝政权时,回鹘出了很大的力量。而且,回鹘当时的国教是佛教,所以,它也是一个佛教非常兴盛的地区。后来,他们也编了回鹘文大藏经,跟我们的汉传大藏经相当,规模非常大的。所以,早期的西北地区并不像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那样,整个新疆、特别是维吾尔人,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He Jianming (何建明) on Hu Shi’s view of Buddhist cul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academic history

Posted on Updated on

胡适的佛教文化观及其学术史意义

何建明

 

摘要: 胡适的禅学史研究及其与日本学者的禅学论争向来为学界所关注,但是,人们多注意其研究方法的得失而忽视其佛教文化价值立场的重要影响。本文着眼于人们不太注意的胡适有关佛教文化观念的资料与当时佛教界的回应,分析胡适佛教文化价值观念的现代性特征及对其禅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并与陈寅恪、汤用彤等同时代佛教史学者进行比较,说明胡适禅学史研究主要受制于其文化价值明念。

关键词:胡适 佛教 禅宗史 文化价值观 现代性 研究方法

作 者:何建明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Peng Qinqin.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