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 June 2014

Historian Xu Jilin (许纪霖) o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osted on Updated on

革命后的第二天 —— 中国“魏玛时期”的思想与政治(1912~1927)

许纪霖
時間:2014-06-27

【内容提要】在现代政治之中,究竟谁能代表公意?是议会民主制之下通过投票选出的代议士,还是行政威权之下代表民族整体意志的主权者,还是在民粹革命之中通过直接民主,由人民直接在场,呈现公意?在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之中,这是英美、德国和苏俄三种不同道路的区别。而在1912年~1927年短短的15年间,民国的政治便浓缩走过了从英美的议会民主制到德国式的行政威权制再到仿效苏俄的党国体制道路。其间制度转换之快、动荡之激烈,世所罕见。而制度表层的剧烈变革的背后,正是公意的实现与代表性危机所致。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s see here, here and here.

Historian Wang Dongjie (王东杰) on two influential historiographical approaches during the Republican era

Posted on

“故事”与“古史”:贯通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和“释古”的一条道路

王东杰

来源:清史所

更新时间:2010-4-20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原文出处:《近代史研究》(京)2009年2期第81~99页

作者简介:王东杰,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成都 610064)

 

内容提要:一般认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疑古”与“释古”两条学术路向分别代表了破坏古史和重建古史两条不同的路线。这一看法大体成立。但二者在观念上也有不少相通乃至相同的地方。一方面,“重建派”学者在研究中也运用了与顾颉刚非常相似的“层累说”观察古史的构成,而历史研究中的“故事眼光”更成为贯穿“疑古”和“释古”的一条道路。另一方面,“疑古派”在辨伪过程中也发展出来一些与“重建派”非常相似的具有建设意义的观念,但因其给人留下的“破坏”的形象过强而被忽视了。

关 键 词:古史辨;疑古;释古;层累地造成的古史说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Historian Zhang Haipeng (张海鹏) on statecraft as the purpose of scholarship

Posted on Updated on

“学问之道在乎经世致用”

张海鹏

2014-06-27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ff.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Review article by He Zhaotian (贺照田) of Wang Fansen’s (王汎森) article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Posted on Updated on

以保守为建设 以被动为主动 [1]

贺照田

来源:清史所

更新时间:2005-12-25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读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2]

贺照田

 

王汎森<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一文我前后读了多遍,并推荐给了一些同样作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的朋友看。在每天都有很多灵感、观念、成果过耳、过眼、过手的现下,此篇以平易语调出之的不长文章[3],为什么能使我往复再三?整理自己前后几次的阅读感受,知道王氏此文所以对我产生如此吸引力,是因为以下几方面原因。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Historian Wang Di (王笛) on New Cultural History, Micro-History and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Masses in the West and their impact on research on Chinese history (2009)

Posted on Updated on

新文化史、微观史和大众文化史——西方有关成果及其对中国史研究的影响

王笛

来源:清史所更新时间:2009-4-20
原文出处:《近代史研究》 (京) 2009年1期,第126-140页。作者简介:王笛,华东师范大学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紫江讲座教授(上海 200241),美国得克萨斯A&阿M大学历史系教授。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Academician Wang Fansen (王汎森) reflecting on research on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and cultural history

Posted on Updated on

《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的若干思考》

王汎森

来源:清史所

更新时间:2005-12-25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Zhang Zuocheng (张作成) on Collingwood’s theory of history

Posted on Updated on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语境分析与内涵再探

张作成

来源:清史所

更新时间:2010-1-3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原文出处:《史学理论研究》2009年第2期,47-55页

作者简介:张作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102)

 

内容提要:柯林武德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哲学家,其思想体现出唯心主义、理性主义与相对主义的特点。“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是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中的一个核心命题,也体现了他的历史哲学是一个自律的思想体系。理解柯林武德的这一命题,不能离开他提出这个命题时所面对的实证主义史学传统。“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真正意义是,历史学家在考虑历史当事人所处外部环境影响的前提下,重新思考当事人在其中进行思想活动的历史。

关键词:柯林武德;实证主义史学;思想史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Conference on Marxist theory of history and on the historiographical ideas of Liu Danian

Posted on Updated on

“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刘大年史学思想” 学术研讨会召开

  

 

2014年6月3日至6月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和曲阜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刘大年史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曲阜市召开。来自北京、上海、天津、河北、福建、山东等省市科研机构和高校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大家围绕刘大年的治学特点及品格,他在评价历史人物、研究近代经学、发展中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做出的成绩以及对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问题的探讨及贡献等,进行了热烈探讨。

中国史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张海鹏在致辞中指出,刘大年先生是新中国建立以后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中国史学领域中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提倡者、推动者和研究者,这次在曲阜召开“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刘大年史学思想”学术研讨会是刘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活动的一个序幕,对于我们认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历史学走过的道路以及总结其经验教训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曲阜师范大学校长傅永聚教授高度评价了刘大年先生对新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所作的卓越贡献,指出这次学术研讨会就是要发扬刘大年先生将“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研究视野和科学方法”,在交流中碰撞出思想创新的火花。

Juan Hongfei (隽鸿飞) on the question of time in Marxist philosophy of history

Posted on Updated on

论马克思历史哲学中的时间问题

隽鸿飞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Historian Ma Yong (马勇) on the history of the Republican period

Posted on Updated on

孙中山、袁世凯、蒋介石3个时期的民国

马勇

发布时间: 2014-06-24
作者:马勇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ff.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Wang Heng (王恒) on historicity

Posted on Updated on

历史性的真实呈现——从认识论到存在论

王恒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Historian Liu Zhiqin (刘志琴) on the crisis of historiography

Posted on

当代史学功能和热点的转向

刘志琴

发布时间:2012-11-03
来源:《甘肃社会科学》2012年第4期

摘要:信誉的丧失使史学失去公信力,娱乐化又冲淡了史学的严肃性,当代史学已从学术中心走向边缘化。史学从神谕性、资政性向教育性转型,是史学主题、宗旨和功能的变化,由此相应的是写作者和阅读者的身份也相应地有所改变,这种变化在中国不是第一次,却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次。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Historian Guo Shiyou (郭世佑) on the importance of the historian and the diginity of historiography

Posted on Updated on

史家的价值与史学的尊严

发布时间:2013-04-27
作者:郭世佑
来源:《深圳特区报》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摘要:历史学的使命感与地球村的压力却不难驱使我们重温近代新史学的开拓者梁任公的声音,审视师者的自我价值与史学的尊严,尽量做一个社会主流价值的善意的批评者,而不是谋求分羹的吹鼓手。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Historian Zhang Yan (张研) 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he formation of a national market in China

Posted on

对中国18——19世纪历史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张研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清史所更新时间:2006-6-16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here, here and here.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Historian Zheng Dahua (郑大华) on the beginning of moder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Posted on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逻辑起点之我见

郑大华

 

来源:清史所

更新时间:2009-10-21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Historian Huang Zongzhi (黄宗智, Philip Huang) on academic theories and research on Chinese modern history

Posted on

学术理论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

黄宗智

文章来源: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网

更新时间:2007年11月02日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Historian Zhang Rongfang (张荣芳) on Chen Yuan’s (陈垣) historiography

Posted on

陈垣的“史源学”与“新史学” —— 为纪念陈垣先生诞辰130周年而作

张荣芳

 

原文出处:《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广州)2011年1期第110~118页

作者简介:张荣芳 (1940-),男,广东廉江人,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 510275)

 

内容提要:陈垣是“新史学”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为近代史学转型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为“新史学”培养人才,首创“史源学”和“史源学实习”课以及讲授、实习方法。“史源学实习”课,是陈垣“不吝金针度与人”品质的体现,教学效果甚好,培养了不少史学名家。

关 键 词:陈垣 / “新史学” / “史源学” / “史源学实习” /《日知录》/《廿二史劄记》/《鲒埼亭集》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Historian Huang Chün-chieh (黄俊杰)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historical thinking

Posted on Updated on

中国历史思维的特征

黄俊杰

 

发布时间:2013-09-03
作者:黄俊杰
来源:《史学理论研究》2013年2期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摘要:中国历史思维像穿梭于过去与现在之间的梭子,使双方都得到了强化。过去的经验并未逝去,历史经验并不是博物馆中的木乃伊,而是像一座可以与人对话的图书馆,当代读者可以与历史人物进行有创造性的对话。通过“模拟思维”和“具体思维”这两种构成中国历史思维的显著要素,所有这些对话就成为可能。

【内容提要】 由于浸润在深厚的历史意识之中,从任何意义上说,中国人都可以说是“历史人”。在中国文化中,所谓“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历史的”人,这意味着人要遵从过去的典范而生活。因此,在传统中国,历史思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某种道德思维,中国的历史道德思维是以“道”这个概念为中心,这个概念既是宇宙论意义上的“规律”,又是伦理学意义上的“规范”。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He Jianming (何建明) on Hu Shi’s view of Buddhist culture and its significance for academic history

Posted on Updated on

胡适的佛教文化观及其学术史意义

何建明

 

摘要: 胡适的禅学史研究及其与日本学者的禅学论争向来为学界所关注,但是,人们多注意其研究方法的得失而忽视其佛教文化价值立场的重要影响。本文着眼于人们不太注意的胡适有关佛教文化观念的资料与当时佛教界的回应,分析胡适佛教文化价值观念的现代性特征及对其禅学研究方法的影响,并与陈寅恪、汤用彤等同时代佛教史学者进行比较,说明胡适禅学史研究主要受制于其文化价值明念。

关键词:胡适 佛教 禅宗史 文化价值观 现代性 研究方法

作 者:何建明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Peng Qinqin.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

Historian Chen Pingyuan (陳平原) on the new edition of Zhang Taiyan’s complete works

Posted on Updated on

為何以及如何編“全集”——從《章太炎全集》說起

陳平原

陳平原:為何以及如何編“全集”——從《章太炎全集》說起

 

《章太炎全集》(第一輯,8冊),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版

發布:2014-06-27 09:15   責編:linxingzi   來源:中華讀書報

For the original website see here.

Read the rest of this entry »